隨著黨和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不僅頒布了多項關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也先后成立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食藥環偵支隊、為代表的執法隊伍,加上工商、動檢、市管局、農業局等執法部門,多部門對區域內齊抓共管,但從全國來看,雖然先后查處了多項重大食品安全違法案件,可是受食品違法涉及環節多、隱蔽性、專業性等特點,各部門在偵辦案件時,受職能范圍、專業知識、技術裝備的限制,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建設一個大數據食品安全信息監管平臺可以整合目前的各種散落的相關數據信息,可以解決相關問題。
通過大數據采集——分析,可以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達到如下效果,例如,通過在蔬菜種植基地的環境、土壤墑情傳感器,農殘檢測儀,可以知道種植戶會在什么時候用藥、常用何種農藥、用藥周期、出場時農藥殘留量;通過在養殖基地放置環境傳感器、氧氮含量傳感器、獸殘檢測儀,可以知道在什么環境條件下畜禽容易得病,用了何種獸藥,出欄時是否還有殘留,殘留量是多少;通過在流通、批發、農貿市場、零售、商超、餐飲企業等環節放置農殘檢測儀、獸殘檢測儀、多參數食品安全檢測儀、手持檢測儀、移動檢測車等終端采集儀器,可以知道在什么環節會添加何種違法添加物,若多地檢出同樣的問題,則有可能是規模違法案件,可能會造成群體事件。此時,系統向各部門發送預警,通過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可以將群體食品安全事件消滅的萌芽狀態,將以往深埋地下的違法加工鏈連根拔起。
因此,通過大數據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可以通過對整個食品生命周期的監控,做到預先判斷、智能預警、多頭聯動的監管新模式。
應用該系統可將各個檢測點的檢測數據自動上傳,改變了原有人工記錄數據并定期上報的工作模式,在降低基層工作強度的同時有效提高產品檢測信息傳播的及時性,有利于監管層高效靈活的調整管理重點。
監管系統能實現全市各街道聯網、實時監控、預警、綜合分析及信息發布,并提供檢測數據共享,用以實現流程質量監管;對外可以將系統中不良企業信息與國家征信系統和各級市場對接,建立市場自我調節機制。
本系統由多部分組成:檢測任務發布、檢測數據采集、檢測結果分析、合格率預警、系統后臺管理、專職人員培訓、檢測信息發布。
(一). 檢測任務發布:由監管中心發布問題項目預警,各實驗室點按要求,分項目提高抽檢率提高監管效率。
(二). 檢測數據采集:主要用于動態收集樣本檢測分系統存儲的檢測數據,提供自動及手動兩種方式,為大數據食品安全決策提供依據。
(三). 檢測結果分析: 針對收集到的檢測數據,有目地的進行合格率及趨勢分析,實時掌握食品安全檢測動態。
(四).合格率預警:系統對合格率低于閥值的項目,主動提供預警信息,為重點監管提供決策數據。
(五). 系統后臺管理:用于設置用戶權限、數據字典等。
(六). 專職人員培訓:用于專職檢測人員的培訓,包括在線培訓、在線考試、培訓記錄、題庫管理等功能。
(七). 檢測信息發布:通過基于網絡的數據傳輸系統,將各個點抽檢的數據實時顯示在LED大屏上,實現食品質量安全的透明監管。